案例:
家住河西区的李大爷退休后特别喜欢摄影,很想到蓟县盘山景区拍照,但孩子们平常上班没时间送他去;跟旅行社去也不行,因为紧凑而密集的行程又满足不了李大爷的摄影需求。不得已,老人只有到天津站坐火车,但天津站开往蓟县的火车是一辆慢车,行程要近4个小时,到达蓟县时已近中午,吃点饭打车赶到盘山景区就下午2点多了。进入景区拍照到不了2个小时就要往回赶,非常不方便。老人说,如果有从市区开往蓟县盘山景区的旅游公交车就好了。据了解,老年消费者对郊区旅游的兴趣最大,在调查中100%都有到郊区旅游的意愿,而且绝大部分老年人不会开车,这意味着大部分的郊区旅游景点在没有自驾车和旅游团的帮助下,游客要实现“自由行”是不可能的。
调查:
记者了解到,目前,交通和旅游部门因为多种原因还没有开通旅游公交车。市公交旅游公司孙经理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本市郊区兴建了一大批旅游景点,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但由于景点太分散,公交车怕赔钱所以不敢轻易开通。市民从市区去静海、宁河、宝坻、蓟县等远郊区旅游景区就只能先坐长途汽车,然后到达县城后再打当地的黑出租车,不但不安全,要价还很高。即便是距离市区很近的西青区一些旅游景点,市民如果去也是困难重重。一位市民抱怨说,上周全家人准备到辛口镇,等了30多分钟坐上了一辆到杨柳青的公交车,但下车后发现距离辛口镇还很远,又花了30元打了一辆黑出租,时间也耗费了很多。
记者采访中发现,公交车到不了农村旅游景区原因主要是景点太分散,路上行驶时间太长,运营成本较大。目前,本市每个涉农区县都兴建了旅游景区,但这些景区本身互不相连,区县之间的旅游景区更是没有横向联系,景区之间的道路没有直达线,就给公交车的开通设置了很大困难。此外,在区县各景区之间,几乎没有便捷小巴或是电瓶观光车这类相串连,游客出行非常不便。
建议:
有关专家指出,要开通到农村景区的公交线路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是各区县旅游部门要规划好当地旅游景区线路,尽量发挥公交车的运载能力,延长公交车服务半径。其次是路况要好。景区之间的道路建设要同时跟进,打造一个宽阔、平坦的旅游专道。公路管理部门也应该对开往郊区旅游景区的公交车在收费方面给予减免,减少公交运行成本。有专家还建议,公交部门应该发挥区县当地公交的优势,双方形成对接。由公交车先把游客运到县城,然后区县当地公交可以承接这些游客,通过他们自己的运营车辆按照游客的不同需求,再运到相关景区。
[发展瓶颈2] 旅行社热情不高
案例:
60岁的杨阿姨和先生都已退休,旅游是她最大的爱好。“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特别愿意住农家院,到地里采摘,可就是不方便,我和老伴想报旅行社,可团只有周末才发车。”听了杨阿姨的抱怨,记者走访了几大旅行社了解到,大部分旅行社郊区旅游线路基本只推出蓟县游,其他区县旅游线路寥寥无几。即使到蓟县也只是周末发团,同时还要满足达到20个人的情况下才能发团,有的旅行社要求达到26个人。
调查:
旅行社为何不做大郊区旅游市场?金龙旅行社的张经理分析说,郊区旅游景点大多针对自驾游客,给旅行社的门票折扣不大,而且时间短、线路多、游客分散,旅行社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油价、人工等成本上涨后,定价低了利润低,定价高了没有人来。再有市民出游渠道也在增多,不仅仅是旅行社、自驾游,还有网上自发组织、驴友团等多种形式,所以跟团的客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市民对自驾游热情高涨,冲击了“郊区游”市场,这就造成很多旅行社基本不关注“郊区游”。
记者注意到,不仅市里旅行社不喜欢做郊区旅游业务,一些涉农区县也同样不做。在某县,县城有11家旅行社,但几乎全部做输出旅游业务,就是把本地农民带到外地旅游,当地旅游业务从不涉及。其原因是本地旅游业务不赚钱,无法组织更多的客源。某区一位旅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新兴的这些旅游项目和景区规模不大,可游玩的内容也不多,所以对本地居民缺乏吸引力。特别是一些旅游景区缺乏参与项目,只让游客参观,影响了游客的兴致,应该改进和提高。比如,在农业观光园让市民参与种植、管理,这样会更加喜欢现代设施农业,珍惜所采摘的优质瓜果蔬菜。为此,区县旅游项目和景区负责人要在景点外延和内涵上增大可参观游览的内容,以此吸引旅行社、留住游客。
虽然旅行社感到郊区旅游生意不好做,但位于郊县的各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不但没降反而增加了许多。武清区伴随凯旋王国主题公园的开张纳客,旅游产业再次发力。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该区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蓟县接待游客累计达487.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4%。上述区县客源增加的原因是来自北京等外地的游客较多,另外自驾游也占了很大比例。
建议:
南开大学旅游学院有关专家介绍,农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显然可以为旅行社提供更多的资源,关键是旅行社要创新经营方式,增加吸引力。针对郊区旅游,一些旅行社可以尝试逐步把组团这种形式转变为卖自驾票,就是市民想去哪个景区玩,可以到旅行社报名,以折后价格购买到自驾票,这也是旅行社将来发展的趋势。因为市民正逐步适应小长假的放假方式,由于时间短,出游目的从以往的重游览观光逐渐过渡为休闲度假,出游方式也从跟团旅游发展为休闲灵活的自助旅游方式,是休闲市场关注自由行产品的重要原因。随着消费者对小长假休假方式的进一步适应,需要加大3天左右自由行产品的开发,让短线游的行程自由化,更能吸引不具备自驾条件的高端旅游市场,以树立短线休闲品牌。
[专家支招] 拓宽渠道可借鉴6种模式
本市农业休闲旅游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也应该看到经营方式单一,缺乏整体规划,特别是同质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拓宽经营方式已经显得非常必要。
市农科院区划研究所专家李瑾认为,根据本市郊区农业自然资源及农村文化特色,天津农业休闲旅游应该主要发展现代农业展示、市民农事参与、生态旅游观光、乡村民俗文化、农家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娱乐等6大模式。
现代农业展示模式
在城市近郊或风景点附近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这些地方以科技为支撑,以循环农业、设施农业为载体,以观光、教育为主要功能,向游客展示农业发展历史及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以满足游客放松心情、体验农业的需求。该模式可分为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博览园及科普教育园等4种类型。
市民农事参与模式
可由农民提供土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一般是将位于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市民农园以休闲体验为主,多数租用者只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交由农地提供者代管。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该模式分为家庭农园、儿童农园、银发农园3种类型。
生态旅游观光模式
在山区及沿海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以生态农业、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设计改造,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等功能,满足游客体验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该模式主要有生态农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等5种类型。
乡村民俗文化模式
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地区,利用农村特有的民间文化、地方习俗、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居民建筑、古建筑作为休闲农业活动的内容,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民俗文化气息。该模式主要有民俗文化村、民间手工艺、古镇建筑游、乡村节庆游4种类型。
农家生活体验模式
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提供购物、垂钓、农家菜品尝、住农家屋等服务,使游客体验农家生活,农民也可以获得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方面的经济效益。该模式主要包括民俗农家乐、渔民农家乐2种类型。
休闲度假娱乐模式
利用地区特色及区位优势,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体育健身、休闲度假于一体,游客在农区内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娱乐、品尝无公害产品。该模式主要包括乡村俱乐部、休闲农庄2种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