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商圈发展趋势明显
对于天津人来讲,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非滨江道莫属,而传统CBD就是小白楼区域了,它们一直是天津市民脑海中时尚商圈的代表。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商业需求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都促使着天津现在和未来商用物业的成长,而依托不同区域特点进行的商业中心建设,渐渐勾勒出天津多核心商圈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随着城市化加速推进,天津多中心商圈发展趋势日渐明显。河东的新开路商务区、南站CBD商务区、津滨大道;河西的陈塘科技商务区;和平的老城厢;南开的奥体商业区;河北的海河北岸奥式商务区;红桥的西站周边,这些新兴区域的商业商务中心已经逐渐矗立在了市内六区。旧城市中心改造,新城市副中心建设,一些区域由原来的工业区向现代产业服务区的转变,特别是居民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的改变,都促进了天津多中心商圈、新商业商务区域的形成。
四大因素提升商业氛围
天津仕一帮地产咨询顾问公司大宗交易部总监韩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使这些新兴区域商务、商业氛围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的政策规划是最大推动力。对于投资商家来讲,商业氛围与城市的发展规划有及密切的联系,政策规划既是方向的指引也是未来投资回报的保证,所以,在新兴商业区域的发展的基础推动力就是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所谓的政府规划。
二是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天津的商业聚居地主要以和平区为主,但随着其他区县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经济这几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若干个像河西梅江居住区这样新的高端大型居住区,而这些居住区的商业商务配套需求也亟需跟进,人们对新商业区域的需求更倾向于实用化和便利化。
三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都是新兴商业区发展壮大的诱因。商圈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商品供应的极大化,更需要的购买力的极大化,特别是购买人群的认知度,都是必须要考虑与重视的,而随着这几年的城市建设的扩大,城市越来越大,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年提高,单一、大而全的老商业中心区域,已经无法继续满足这么大的消费需求。同时,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层次、消费理念、消费方式等等都有很大的发展与变化,这就更需要细分化的商业区域来弥补老商业区域的不足。特别是类似于河东万达广场那样的社区商业的成功,也充分证明了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四是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也是新兴商业商务区域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如东马路的乐天百货开业已经进入倒计时;泰安道五大院项目、中粮集团项目等将与海信广场一起,形成小白楼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坐落于和平区的“津塔”今年也将竣工;国内外名品纷纷进驻的南开区七向街下半年开街;河北区地纬路书画一条街将与市民见面等都是极好的证明。
轨道交通加速新商圈形成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多家国内外品牌店的进驻,以及各区域大型购物中心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也加速了天津多中心、多功能新商圈格局的形成。天津地区未来的商业供应将在区域分布上更加分散化,单核心的商业格局将被打破,形成包括现有的南京路滨江道及小白楼商圈,海河上游上段节点区域、老城厢东马路、梅江区域等在建新商圈,以及刚开工建设的海河东、西站副中心区等新商圈。
“还有一个消息对未来天津商业区域的发展带来更多利好,或许对天津的商业形态将面临一次大洗牌”。韩鹏补充道。2011年8月24日,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刘兰强在做客某档新闻节目时证实:到今年底,地铁2、3号线将实现试运行,天津市轨道交通累计通车里程达到130公里,“米”字型骨架基本形成。据介绍,到9月底,天津站地下换乘中心基本完工,年底2、3号线试运行后,本市轨道交通线网覆盖面将增大,机场、火车站、商业区、住宅区、旅游景点等,都将通过地铁线网串联起来,并通过地铁9号线实现市区与滨海新区的无缝链接。
地铁,特别是地铁网络建起来之后将会形成一个地铁商业圈,也就是在每一个地铁站的周围会形成一个城市综合体,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服务在每一个地铁站口都会形成,这会对天津目前的商业商务区域分布造成更加分散,过去的大而全,被地铁的网络的出现,出现商业区域更加专业化,也更加成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