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9时30分,力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盘交易,涨37.24%,报19.90元。力帆股份董事长尹明善轻松迈入百亿富豪阵营。
而在之前的这一周,数家媒体从所在城市自发前往重庆,要求见尹明善一面,热情不减于其8年前从政、5年前造车之时。
11月22日,在力帆办公楼的小会议室,71岁的瘦高老人依然精神饱满,言辞中引经据典,带着民俗味道的风趣。
IPO申请获批后,尹明善家族的财富开始备受瞩目,有人都开始帮尹明善计算上市后的资产。上市前,截至2007年12月20日 ,力帆股份的账面总资产为6.7亿元人民币,尹明善、其妻陈巧凤、其子尹喜地、其女尹索微直接和通过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该公司62484.05万股,按照83.15%的股权来计算,尹氏家族的资产不到6亿元人民币;而IPO以后,按照目前14.5元人民币每股的定价,上市后,尹氏家族持有65.67%的股权,财富将增长为90.6亿元人民币。
有人笑言,力帆上市后,尹明善从富翁迈入了富豪行列。
“钱在哪儿啊,我没看见。”尹明善笑着对《中国经济周刊》回应。他说,现代企业制度设计得很神奇,有人说IPO把大把大把的钞票交给你,可是,几十亿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 尹明善指着办公间说,这个房子都装不了。但财富并不是这样计算的。“财富带给我的就是平台更大了,以前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现在可能可以干了。”
最遗憾的是“上市太晚”
对于上市前的问询环节,尹明善对其的比喻是如临大考,而自己却像那上京赶考的“范进”。 范进54岁中举,半生潦倒,而尹明善却是踏踏实实前二十年,轰轰烈烈后半生。
1985年,尹明善步入商海,创办了重庆长江书刊公司,并在这里获得了第一桶金。1992年前,已有53岁的尹明善开始了摩托车制造,在“嘉陵”和“建设”两大摩托车劲旅稳稳占据市场的重庆,这在别人看来是冒险的行为,而尹明善却认为自己在商场上刚刚起航。2006年,67岁的尹明善步入汽车制造业,在外界看来,他是和李书福一样大胆,却比李书福大24岁的汽车狂人。
虽然力帆是第一个登上A股市场的民营车企,但在上市时间上依然慢比亚迪8年,晚吉利5年。“十多年来,力帆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最大的失误就是上市太晚。”尹明善心存遗憾。对力帆来说,上市并不是一帆风顺,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延缓了上市的计划。
1999年,在摩托车领域已经小有成就的力帆就计划在香港上市,但由于企业规模太小,融资不易,再加上上市手续繁琐,就暂时放弃了这一想法。
2006年,步入汽车行业的力帆开始感觉到发展的紧迫性。“以前做摩托车资金总是花不完,而汽车却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2006年9月,尹明善正式决定上市,并着手上市的准备。2007年,力帆先后引入了AIG公司和上海贯通作为合资企业,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令力帆不仅摩托车出口受到了重创,原计划在2008年底2009年初上市的时间表也被推迟。到今年3月,力帆才最终上交上市材料,直到10月15日传来通过的消息,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尹明善对予政府和市场都是充满了感激。“改革开放30年,涌现了那么多亿万富翁,这些都是得益于市场。”他说,“我们是中国自主创新、自主品牌、IPO等一系列政策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欠政府、欠社会、欠媒体、欠投资人一份情。”
虽然一生经历风雨无数,此次上市对尹明善来说也是一次大考。在进京做上市前的问询前,公司为这位年迈的老总准备了几十页的材料和备选问题,这一经历被他自己笑称为“进京赶考”。“在中国,主考官无论年龄多大、官居何位,都是恩师,而这次力帆上市也是同样,我对‘主考官’说,他们也是我的恩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