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过《重装警察》、《线人》、《逆战》等火爆影片的陈超贤带着他的《激战》,16日与内地观众见面了。影片讲述的是两个都曾经风光的男人,一个为了避债,一个为了救父,踏入了师徒的缘分,参加MMA(综合格斗或混合武术)搏击比赛的一路历程。
《激战》最主要的两个元素,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搏击。观众之所以能看到捏紧影院的扶手,跟影片中的拳手一起屏住呼吸,是因为导演在镜头调度上并没有炫技讨巧,而是用了实打实的纪录手法。在影片中拳拳到肉,在影片外更是成功地让观众也感受到了“疼”。
这种真实为我们来了一个“硬看点”,那就是男演员棱角分明的肌肉。彭于晏因为之前出演的《翻滚吧!阿信》中的体操运动员,就已经有了肌肉底子。在今年的《分手合约》中也小露了一手,所以垂涎之余,并不让人震惊。
意外的倒是已经46岁的影帝张家辉,竟然在影片中如此拼命。看到张家辉如此“吹气球”的身体,很难让人不想起诺兰版蝙蝠侠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安•贝尔。在04年的《机械师》(The Machinist)一片中,贝尔饰演了一个骨瘦如柴的重度失眠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出演了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侠影之谜》(Batman Begins),扮演蝙蝠侠的他在影片开拍前接受了为期半年的训练,不但恢复了为出演《机械师》减掉的体重,还增肌20磅,变成一位彪形大汉。
在影片的特辑中,彭于晏指着自己的耳朵说,平时他的耳朵没有这么大。每次拍戏都会打肿到没法睡觉,而这样的程度之于导演看来,则是演员应该做的。在这样的导演和演员的努力之下,电影很难不好看。
《激战》的另一个元素就是——父子情。这不同于以往华语动作片的神经大条风格,黑白分明的好人与坏人永远势不两立,最终邪不压正。尽管打得好看,观众看的时候大呼过瘾,但是看完就忘而且题材同质化严重。与林超贤的前几部作品一样,这部电影里同样包含了对亲情、家庭的眷恋,更是加重了对父子、师徒关系的笔墨。林超贤注重对人性的拿捏,而不醉心于对英雄的塑造。每个人都是小人物,都有光辉的过去和灰暗的现在。无论是林思齐和林爸、程辉和小丹还是林思齐和程辉。师徒如父子,这种近乎父与子之间的表达并不体现在华丽的言语上。
或许这源于国人含蓄的对爱的表达。它不同于美国以描述父爱著称的影片《大鱼》,那种父亲“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只留给儿子烦躁和羞赧。更类似的题材是休•杰克曼主演的《铁甲钢拳》(Real Steel),里面浓浓的父子情、惊心动魄的机器人拳赛和拿捏有度的情感与幽默相伴。在《激战》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属于东方人的默默的陪伴和注视。
一部上好的电影既要紧凑得让观众连去洗手间都要前后揣摩,选择“尿点”,同时也要有足够的高潮让观众明白电影的节奏。在这方面《激战》做的紧凑有余,而节奏不足,由此也注定了《激战》可以说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并非上好。
电影中,两次最重量的拳赛几乎是同样的时间长短,同样的画面节奏,也许是受制于导演“纪实”拍摄的态度,但当程辉的拳赛结束之后,观众似乎还在期待下一场师徒之间的对决。这无疑是受到了电影海报的影响,电影宣传海报是张家辉和彭于晏两人棱角分明的肌肉照,一左一右总让人觉得即将发生一些带有火花的碰撞。
尽管在影片字幕部分,一张张照片算是给了观众一个最终交代,不过那照片中MMA奖杯背后的故事,又有怎样的血和泪,导演是打算下回分解吗?
《激战》称得上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主旨鲜明激战人生,不言败不放弃;感情细腻真挚,亲情爱情友情面面俱到;导演演员努力认真,向专业MMA训练看齐。这些优点,就算每一样单拿出来,都足够把今年的国产片集体智商拉高一点,但是跟矬子比,进步很难。就看看两年前美国的《铁甲钢拳》吧,我们有的是可努力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