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正式亮相,旨在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架起一座空中交流平台。在亮相10个月的时间里,本栏目聚焦国内外的最新投资动向、风投关注的热点板块、成功案例背后的投资逻辑等话题。而另一项重要“任务”,则是通过本报的966965热线征集创业项目,并帮助创业者寻找“钱”途。目前,已有200多个创业者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发来了他们的创业点子和创业梦想。但商报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受困于资金紧张之外,创业者在初期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而这些认知或许会直接导致初创企业的衰落。商报记者从中归纳梳理出四大具有代表性的误区,本期特地请来风投管理人和专业人士对此问诊把脉。
误区
1
有技术就能抓住市场
商报记者曾采访过这样一个案例。早在2011年,四川美术学院7个大学生在该校的孵化园内,注册成立了重庆枫香文化传播工作室,并在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拿下了一等奖。公司核心成员乔雅君此前告诉商报记者,他们找风投的目的,不光是为了钱,更需要的是“市场经验”。
“创业初期,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了项目,就能树立口碑,并迎来源源不断的订单。”乔雅君说,但随着业务的扩大以及客户层次范围的不断扩大,这样的推广手段就露出了弊端。“尽管我们有为大型企业和公司装修的能力,但我们却不知该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抓住这些客户。”乔雅君说,引入一套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和销售系统对他们是当务之急。
建议:“公司主要是缺乏专业化的销售体系和销售人员。”三屋创投副总裁戴伟国昨日向商报记者表示。
戴伟国指出,创业者在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具备不同的素质:企业创建前3年为生存期,创业者对专业领域的领悟能力和开拓能力尤为重要;随后4~10年为成长初期,创业者的管理工作明显加重,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整合、协调各种资源的能力;10~15年以上则进入成熟期和稳定发展期。他表示,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企业正处于从第一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创业者应学习当好管理层,并建立一个完整的销售和管理体系。
误区
2
把控股权让给投资者
“中国创业者面临的一大陷阱就是天使很早占去大股份。”作为国内首批天使投资人之一,“创新工场”掌门人李开复曾如此表示。不过,在本报接触的早期项目中,很多创始人却以“太缺钱”或者“不懂市场”为由,干脆主动把控股权让给了投资者。而“热心”的投资者也总以为自己的参与可以给创业者带来更多的支持。
3年前,天使投资人王伟了解到我市一所高校的老教授正带领团队研发一种名为“聚丙交酯”的技术。因为看好这一产品的应用前景。王伟以注资600万元和帮忙申请国家扶持资金为筹码与该团队达成合作,并拿到新公司85%的股权。不久后,该公司获得500万元的国家补助资金。
随后不断的投入使王伟感受到了成本压力。于是他找到团队的一名核心成员,想给其5%的股权单独合作。消息不胫而走,老教授带着自己的团队撤出了该公司。而核心团队的撤出使公司迅速破产,最后,整个工厂卖了不到100万元,按照股权,王伟仅分得几十万。
建议:“天使投资的主体是创业团队,不是投资人。”智基创投合伙人刘琦开昨日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创业团队持股比重低,那么回报也低,这样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伤害创业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项目成功的难度;二是,项目出现起色后,创业团队不甘心为别人做嫁衣,从而半途撤退。
“创业者不控股一般也有两种原因,一是自己对企业未来都没有信心;二是投资人太强势,过分插手企业内务。这两种情况都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刘琦开说。只有项目股权结构主次明确,才不会伤害投资者的主动性,也不会致天使“折翼”。
误区
3
电商创业者复制巨头模式
复制电商巨头们的经营模式,正成为许多创业者掘金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步。“头等仓”就是其中一个。
2011年4月,蒋运强的“头等仓”建立起来了。由于下海之前有着多年的销售经验,蒋运强手中有不少知名快消品的进货渠道。于是,他最初成立了一家与京东商城类似的B2C商城来经营家庭消费品。但令他意外的是,网站上线3个月,几乎一单未接。在亏损了近百万后,蒋运强终于醒悟,小电商与成熟电商拼价格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只有切入细分市场,寻找大电商留下的空隙,才能让“头等仓”存活下去。于是,蒋运强将销售品范围细分到了“母婴用品”,同时还在线下开设了实体店,顾客可上门选购。
建议:“除非有着足够的实力,否则各位刚进入行业的企业应尽量避免去挑战"巨头"的地位。”三屋创投副总裁戴伟国表示。
他认为,初创型的互联网企业在入行之初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想是否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展,这样成功的几率才将大大提升。“小型互联网企业可先考虑掌握两种优势:一是设法掌握独家的线下资源,二是掌握关键技术。”戴伟国说,目前各大互联网巨头积极开展的O2O服务, 会与第三方合作。如果小企业能够设法抓住线下资源,未来会有机会与巨头们形成战略合作,或可站稳脚跟。而小企业要掌握足够关键且独家的技术,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屋创投的合伙人黄潇莹则表示,除了与巨头电商合作,寻找细分市场也非常重要。黄潇莹建议,电商创业者可先做好市场调研,寻求市场最需求的东西,在罅隙中寻求细分市场,专注细分领域,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幅度提高。
误区
4
有大把专利就有核心竞争力?
把“专利”当成核心竞争力,这在商报记者之前采访过的不少项目中几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年逾80的创业者章传华凭借其利用红甜菜深加工做成的药膳类保健食品饮料产品,一口气拿下了22份专利申请书,其中有7份已在市科委登记。“红甜菜本身具有抗癌、疗养胃病等一系列保健成分,再加上口感良好,只要利用现代化生产和多功能的配方,这样的保健食品饮料在中国一定有市场。”采访中,章传华自信地告诉商报记者。而同样对专利产品所带来的回报信心满满的,还有重庆燕蓝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克仁。他自己研发设计的遥控钓鱼船和航模,不仅聘请了专业的航模设计师,并且成功申请了航模相关专利4项、钓鱼船2项,据悉,在全国航模580余项专利中,他是重庆“第一人”。
建议:“现在有不少人认为产品只要有了专利,就说明这个东西是创新的、有极高价值的。其实不然。”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赵荣之告诉记者。赵荣之指出,国家每年有上百万件专利,专利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独创性,但对于风投来说,专利绝对不是第一吸引要素。“专利不等于创新,你有了专利不等于产品是独一无二的。”赵荣之坦言,关键还是看产品或产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
赵荣之建议,一个企业或者团队在对一件产品下投入成本之前,首先应该对市场情况进行一个摸底调查,了解产品是否有商机,再研究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清楚自己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