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极少亮相的豆瓣创始人杨勃(微博)再次在这里现身。在接受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采访中,杨勃介绍了豆瓣的商业化节奏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世界。
豆瓣商业化:行业变化让一些事情变得可能
在2012年,豆瓣上线了众多付费项目,如豆瓣阅读上的付费电子书、豆瓣FM的Pro版,以及豆瓣电影票功能。有人评价称豆瓣正在加快自己的商业化节奏。对此,杨勃解释,豆瓣并不是刻意去商业化,而是整个行业发生的变化正在让一些事情变得可能。
“豆瓣电影票已经覆盖到了线下30多个城市的院线。几千万的用户来豆瓣看评分,豆瓣帮用户发现和做决策,这是产品的用户价值。可六七年前,虽然有用户价值,但电影主要是盗版,豆瓣无法和那些商业价值联系起来。如今,电影院线的发展,让豆瓣拥有了商业价值的连接点。”
杨勃又以豆瓣阅读和豆瓣音乐为例,内容数字化之后,逻辑变了,体验也在改变。以前做纸书,又要有仓库,还要建物流建设,这对于在垂直领域并不深耕的豆瓣而言,环节太多。但现在数字化的内容,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既做好内容,又能变现。既做好发现,也做好决策,还能把事情完成。
当产品的生命周期达到一定阶段,且又拥有千万级用户时,自然会延伸到下一步。所以,用户价值可以带动商业价值,即使一开始不成立,但随着时机的成熟,就会存在。当然,杨勃也表示,虽然一些产品豆瓣已经做了七八年,但豆瓣现在也依然在做一些第一时间起步的产品。
豆瓣产品决策标准:做对现实生活有帮助的事情
对互联网产品进行分类,存在众多标准。但杨勃以产品“外部性”作为一个区隔点。如果用户和互联网服务产生互动后,对现实生活不产生直接影响,这就是一个没有外部性的产品。游戏属于此类。另外一个极端是携程这样的服务,基本都是外部性,因为使用互联网的过程非常短,主要服务都发生在之后。
在PC端,只有12或13家公司的用户规模比豆瓣大,豆瓣也常常在问自己的位置是什么。杨勃的结论是,从长远来讲,对现实生活有帮助的事情价值会更长远。这就成为了豆瓣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标准之一。
张鹏也反问杨勃,一般外部性强的产品,有可能会损害用户自身的价值。比如在豆瓣电影等产品上,营销者会用一些方式获取对自己有利的分数。
杨勃对此解释,处理这种问题分两个方面,首先,公司的理念,以及执行和理念是否一致。这方面,豆瓣没有问题,会通过算法去解决。另外一点即结构是否合理,结构也就意味着商业模式。比如电影的商业模式可以建立于院线,也可选择片商。但选择院线,就相比于片商更能保证评分公正性。
豆瓣移动互联网之路:巨大的解放
“移动互联网应用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解放。”谈及豆瓣对移动互联网的态度,杨勃稍显激动。
作为一个在web上积累了8年的公司,有着太多历史积累的东西,因此每一个改动都会有困难。但在移动互联网上,每个产品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做新的事情,完全不依赖之前的产品逻辑,也不会影响以前做的事情。这就像一下子回到七八年前的创业状态,完全可以不受限制地去做事情。今年会有更多新东西。”
因此,面对一些人质疑为什么豆瓣不做一个完整性的应用时,杨勃的回答一如既往,“不会有一个叫豆瓣的移动客户端。”
杨勃谈及非常流行的mobile first观点,他认为,业界现在对于这些事情的观点开始更成熟了。Mobile first不是一个绝对的事情,因为做起来非常非常难。“链接是整个web的基础,决定了PC互联网的生态体系。但在移动端,链接已经不存在,这就意味着传播渠道建立非常困难。也导致了移动端难做。”杨勃提到豆瓣一个失败的移动产品“对角”。它和豆瓣完全隔离,但最终失败了。
PC对于豆瓣而言依旧重要。杨勃介绍,目前豆瓣网页端的UV达到1亿到2亿之间,这是一个巨大的量,过去一年翻了一倍。在商业营收环节,PC端也是主要的来源。所以,豆瓣在PC端还有大的尝试。
千万不能忽视的一点,虽然一个公司可以有多个移动客户端,但产品积累的数据却放在一起用。作为一个定位于生活服务上提供发现和推荐的公司,这是豆瓣之根。
|